11月20日14:00,由研究生院团委组织策划的访谈活动——第十一期《成功在路上》在动资楼国际会议厅顺利举行。我国著名野生动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教授做客《成功在路上》,为同学们讲述了他75年人生历程中求学、育人、动物保护工作以及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访谈过程中,马院士还为现场同学表演了精彩的魔术,展现了一代大师多才多艺一面,现场气氛热烈,掌声频频。
已近耄耋之年的马建章院士面色红润,思维敏捷,访谈一开始就以一口地道东北话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儿时趣事。回顾往事,马院士仿佛又回到了在家乡爬树和观鸟的童年时光,正是在那时,一颗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种子被埋藏在心底。1956年,刚刚从林业学校毕业的马建章面临一次人生选择,在北林和东林的两个保送机会面前,因为东林学制是五年,马院士怀着能多学习一年知识的渴望毅然放弃了进京机会而选择了东北林学院,而这里也成为他梦开始的地方。
1960年,23岁的马院士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面对着我国野生动物研究领域的空白,马院士白手起家,创立起我国第一个森林动物繁殖与利用专业。没有教材,他和一批青年教师对苏联教材进行翻译和总结;缺乏理论指导,他开创性的提出了“保护、驯养、利用”的野生动物辩证理论;教学环境不佳,他大胆提出了向国外借展金丝猴来筹钱建楼的构想。半个世纪过去了,马建章院士所创办的野生动物系已经发展成我国唯一一所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培养人才五千余人,遍布除台湾以外的全国33个省份,已成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中坚力量,被学界尊称为“马家军”;他于60年代提出的“保护、驯养、利用”理论已于1988年经全国人大批准作为《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立法原则写进了法律条文;一栋1.1万平方米的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大楼于1993年拔地而起,时至今日仍是我校最具现代化的大楼之一,当年出国借展的金丝猴也早已借展期满平安回国。听到这里,同学们以掌声向马院士表示敬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野生动物学科有着其天然的实践性,马院士也为现场同学讲述了他的野外经历。为了研究大型兽类的痕迹,马院士曾在小兴安岭遭遇东北虎而虎口脱险,在浩良河曾亲历黑熊并幸运全身而还。他那爽朗的笑声和不畏艰险的乐观信念感染着现场同学。正是由于马院士的不懈努力,在他主持下建立起扎龙自然保护区和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了我国首个猫科动物繁育研究中心,首个科学化管理的熊类饲养场,首个对外开放的猎场——桃山国际猎场。在近年来诸如开放狩猎和黑熊取胆的热点事件中,面对外界对他动物保护观念的质疑,他也愿意与质疑者公开讨论。在活动现场,马院士关于野生动物“不可一味保护杜绝猎杀,而应合理开发利用”的主张得到了现场同学的赞同。
谈罢学术,马建章院士还为同学们准备了魔术表演,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他将魔术中变出的开心果分给现场同学,并祝愿同学们能开心成长,现场呈现一派其乐融融的祥和氛围。谈到家庭,马院士也表示了对家人几十年如一日对自己默默支持和奉献的感激之情。
在活动的最后,主持人代表研究生院向马院士赠送写有“恩师颂”的书法作品。同学们表示,本次活动为大家创造了与马院士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马院士行事间那份远见卓识令人钦佩,治学中那份严谨求实令人敬仰,言谈间那份乐观开朗令人叹服。
上一条: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举办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辅导讲座 下一条:我校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建立6处科学研究基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