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学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建设 >> 自然保护区学科

自然保护区学科


发布日期:2018-08-07 作者: 来源: 点击:

自然保护区学学科最早的前身是1987年原林业部在中国首次批准设立的“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专科专业,1988年在全国率先招收本科生。1997年全国本科专业调整时与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合并为“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1991年开始在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学科中招收自然保护区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1995年招收了自然保护区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5本学科开始招收博士生。

本学科的特色在于立足东北地区,面向全国, 以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对象, 从自然资源监测与保护、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研究,探索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自然保护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机制和策略。

在学科建设中把握学术研究前沿学科,现已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植物与栖息地保护、湿地生态学与环境资源监测、自然保护区社会学四个具有我国特色并与国际研究前沿紧密接轨的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我国自然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方向侧重研究自然保护区管理现象、管理关系以及管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为各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野生动植物与栖息地保护研究方向以保护生物学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为核心研究内容,以实现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研究目标。在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对象的生态学研究中颇具特色。

湿地生态学与环境资源监测研究方向特色在于通过对湿地与城市水源地中水生动植物及其环境的监测,探讨湿地环境污染、人为干扰、经济活动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自然保护区社会学方向主要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手段,深入分析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以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内外人群关系研究为重点。

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2人,其中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3人,平均年龄41.6岁。已培养毕业博士生7人,硕士30人。现在读博士生12人,硕士8人。

本学科先后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和教学奖励6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和教学奖励6项;出版著作30余部;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2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4项,国家及部门项目9项,省级和合作研究项目13项。

本学科创办早,研究领域广,基础雄厚,学术梯队构建合理,经过多年的积累,已成为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基础理论研究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