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我院畜牧专业研究生苟春阳以优质职业蓝图展现当代农林学子追求,凸显学业发展内核。今日,我们有幸请到他与我们分享他的大赛故事。
苟春阳,男,中共党员,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2024级畜牧专业研究生。在大赛中,他以比赛表现检验了自身的求职能力,展现当代农林学子的担当。
学长你好,能否用一个核心体会总结这次比赛对你的价值?
苟春阳:最大的体会是,这是一次对我求职实战能力的全面检验。它逼着我跳出象牙塔,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像真正在应聘一样,去解决实际问题。
苟春阳:首先,比赛的所有环节都让我不断对照我的目标职业——畜牧科学研究的具体岗位要求。无论是做策划案还是模拟面试,我都在问自己:岗位需要的数据分析能力、创意策划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展现出来了吗?
那么经过这番对照,你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契合度有何新认识?
苟春阳:认识非常深刻。我发现自己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不错,这是契合点。但在综合素质上,比如在高压下的时间管理和当众演讲,我还需要加强。这让我清晰地看到了理想与现状之间的差距。
苟春阳:最关键的影响就在这里。它让我主动去思考我的个人发展路径是否与就业市场需求同频。我发现市场更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计划在精通本专业的同时,主动去学习一些数据分析工具,让我的能力结构更好地适应科研市场趋势,弥补刚才看到的那些差距。
这次比赛中,哪个环节让你觉得“最秃头”又“最增值”呢?
苟春阳:绝对是集训期间,14个人抢4个国赛名额。我为了设计方案,连着熬了几个通宵。不过说真的,这次“掉头发”太值了!我同学收到了院士的指点,指点完直接茅塞顿开!而且我对手超厉害,有个博士哥有一篇40多分的一作,还有一个哈工大学道桥的同学有个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们真配得上这个奖项。而且在集训期间,我们都戏称我们这是“跨物种的友谊”。
回顾整个参赛历程,你认为我们的专业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帮助,对有志于投身生态保护事业的学弟学妹们,你有什么建议?
苟春阳:我认为我们的专业是一个很接地气的专业,它并不悬浮于空。不同于工科,我们是国家的菜篮子、粮袋子,国家所需要的畜牧人才也应该是扎根于泥土的。只有将科技放于实际生产中,我们所做的科学研究才对于国家发展有意义。对于学弟学妹,我的建议有三:
1.练就过硬本领,坚守科学精神:保护工作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必须以最扎实的生态学、生物学知识为根基,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2.走入田野深处,理解现实复杂性:不要只待在实验室和书本里。多去保护区,多与当地社区交流,真正理解保护地面临的现实困境,我们的方案才能“接地气”、有生命力。
3.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将个人的科学追求,主动融入国家生态文明的伟大事业中。当我们个人的脉搏与时代的强音一起跳动时,我们的生命价值将得到最极致的绽放。
以专业为基,怀报国之心的志向为无数同辈照亮前行方向,也为我们树立理想方向!
图文: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新媒体中心 文字:苏怡文 李靓宇 指导:李依蓉 排版:陈垚 审校:王越 商肖郎 谭云鹤 责任编辑:李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