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唯一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1960年,在马建章院士的带领下,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本科专业正式建立;1988年,又建立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本科专业,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高等教育体系的创建者。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院:
自创办以来,不断为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事业输送人才。学院培养的10000多名本硕博毕业生,在中国的各个角落,为国家的生态建设贡献东林动保人的力量。
完善的学科专业结构:
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驯养,野生动物保护医学相互支撑;本硕博培养联动机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
一流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由教学名师、科研领军人才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和大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青年才俊组成的一流的科研教学团队。
多方联动的实践教育体系:
学院目前与国内百余家自然保护地、动物园、救护中心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签有合作协议,形成了政、企、研、学协同育人的实践教育体系。深厚的学院文化:在“为祖国护苍生”的精神追求的感召下,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历届毕业校友都四海一家,情深义重,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学院形成了一支以“科技领军人才为核心、青年拔尖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学术研究队伍,其中包括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科技部重点研发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优青1人、黑龙江省“头雁”团队1个、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国家林草局青年拔尖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杰青2人、省优青4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77%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34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3人。此外,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20余人。
学院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野生动物保护为核心的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为此构建了国内领先的专业与学科平台。
学院设有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动物科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动物医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新农科专业)4个本科专业。学院的4个本科专业均可参与各学科的科研工作,并通过免试推荐或考试的方式升入上述学科深造。
学院设有林学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畜牧学1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畜牧、林业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林学为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学院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4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10多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
学院在濒危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地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医学、特种动物(特种畜禽)科学等领域先后构建了20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奖励。
学院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野生动物保护学重点开放实验室、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猫科动物研究中心、野生动物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寒地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与生物安全管控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生物复杂性状仿生与蛋白质机器创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战略研究中心、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鸟击预防研究中心、帽儿山国家级鸟类环志站。
学院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国家创新联盟、野生动物生物安全管控国家创新联盟、野生动物保护国家创新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候鸟监测保护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还拥有中国林学会自然保护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分会、黑龙江省动物学会、中国动物园协会行业职业再教育培训中心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等学术组织和技术服务机构,为野生动物保护行业提供科研、技术咨询等社会服务。
学院拥有国家级野生动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野生动物虚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虚拟教研室等教学平台。
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包括动物学、营养分析、遗传学、动物生理、毛皮学、鸟类与兽类分类学、动物医学等实验室以及全亚洲最齐全的野生动物毛皮标本室。
此外,学院还在全国各省区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园、救护技术和科研单位等建立了近百家实习基地,可以全方位的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
学院秉承开放、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美、英、芬、日、荷、澳、意、加、新加坡、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台湾省的2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都有合作关系,并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开展本科生短期游学项目。此外,每年还招收留学生10人左右。
学院网址
http://wildlife.nefu.edu.cn/
联系电话
学院团委 0451-82192250
教学秘书室 0451-82190389
图片: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团委 指导:翟荣升 排版:别怡天 审校:王越 商肖郎 谭云鹤 责任编辑:李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