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天地

    联系我们

    学院公众号

    学生天地

    暑期三下乡:“鹤魂铸志 护生践行”②||以专业调研解码生态密码,用青春担当守护流域文明

    来源: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日期:2025-07-24 阅读:

    夏日蝉鸣催奋进,生态实践正当时。当青春与生态保护相遇,一场以“鹤”为引、守护山河的实践之旅即将开启!“鹤魂铸志,护生践行”社会实践团队奔赴萝北县,聚焦自然保护地,围绕区域物种、环境、资源开展调研,用数据勾勒生态脉络,守护种群、支撑决策,让青春在生态调研中扎根生长,7月15日的实践活动以 “生态认知深化 + 专业调研落地”为核心,通过走进博物馆、探访口岸、深入湿地三大场景,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把握生态保护规律,在数据与实践的融合中探索可持续路径,彰显动保学子“以专业护生态、以青春赴使命”的担当。

    7月15日清晨,团队成员怀揣热忱奔赴名山岛,开启生态调研之旅第一站——黑龙江省流域博物馆。清晨的黑龙江流域博物馆,是解码生态文明的 “立体教科书”。在特邀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循着 “流域演化 — 物种栖息 — 人文共生” 的脉络,系统梳理黑龙江流域从远古到现代的生态变迁。从猛犸象化石见证的地质演变,到鳇鱼等珍稀物种的栖息智慧;从古代渔民 “取之有度” 的生态实践,到现代 “科技赋能保护” 的创新举措,队员们以专业视角提炼生态保护的历史经验 —— 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更是对 “天人合一” 生态智慧的传承。为后续生态调研报告积累第一手素材,构建 “历史 — 现实 — 未来” 的生态保护框架提供实证支撑,让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科学方法实现有机融合。


    图片
    图片

    离开博物馆,队员们奔赴萝北口岸及互贸区。口岸讲解员早早等候,开启专业且生动的讲解。从历史沿革到当下发展,重点聚焦边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叙事。队员们紧跟讲解步伐,深入调研生态建设给跨境物种、区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他们穿梭于口岸周边,观察植被分布、野生动物活动痕迹,从生态安全这一独特视角,细致记录口岸为守护生态所采取的举措,像特定区域生态修复、跨境物种监测保护机制等,生动诠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深刻内涵;同时,也梳理出面临的挑战,比如跨境生态问题协调难度、经济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潜在冲突 ,力求全方位呈现口岸生态守护的真实图景,这既是对 “总体国家安全观” 的践行,也是对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的生动诠释。

    图片  

    午后,炽热的阳光洒向大地,黑龙江嘟噜河湿地成为团队新的实践场域。从鹭岛出发,队员们沿着蜿蜒木栈道前行,鹭鸟或展翅翱翔于天际,或静立浅滩梳理羽毛,灵动身影融入碧水蓝天间。行至鸟台,极目远眺,湿地全貌尽收眼底,广袤水域与葱郁芦苇交错,是候鸟栖息的天然港湾。随后踏入湿地博物馆,古朴展陈诉说湿地变迁,从地质演化到生态多样,厚重历史与科学知识交融。于此,学术研讨同步热烈开展,队员们围坐交流,借助望远镜观察湿地生态系统细节,分析鸟类栖息偏好——哪些区域是鹭鸟夜宿地,哪些水域藏着鸻鹬觅食踪;探究植被分布规律,芦苇丛、香蒲群如何勾勒湿地植被版图。大家各抒己见,探讨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路径,从污染防控到生境营造,从监测体系完善到社区共建模式,当看到湿地芦苇与风车发电场和谐共存的景象,当听到“湿地像老人需要细心照料”的朴素比喻,队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保护不是简单的“禁止与限制”,而是“科学认知 + 人文关怀”的系统工程。收集的鸟类栖息数据、整理的社区管护经验,将为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从实践中来”的参考样本,让青春力量真正扎根在生态保护的土壤里。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天的实践,是知识与行动的交融,更是东林学子生态担当的缩影。从流域博物馆剖析生态脉络,到口岸调研生态安全,再到湿地研讨修复路径,每一步都在践行学院“以动保知识赋能生态保护”的实践初心。后续,团队将继续深耕萝北生态实践,完成调研分析、开展宣传活动,为物种保护建言献策,推动校地联建,让青春在鹤乡生态守护中闪光,以实际行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生态文明理念在萝北大地上,随鹤姿蹁跹、伴鹤声远扬!


    图文: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鹤魂铸志 护生践行社会实践团队 指导:王子鸣 排版:刘俊杰 校审:王越 商肖朗 谭云鹤 责任编辑:李依蓉